真誠,是最強大的演算法

我在課堂上問學員:「在現在AI的洪流裡,一直有新的軟體推出,你們會不會有學習焦慮?」大家點頭如搗蒜。海嘯般湧出的AI時代,每天都有新的廣告要你學新的AI、影片、變現、漲粉、設計,我們活得好像要變成一個什麼都會的人——

會剪影片、會寫腳本、會寫程式、會設計、會搞社群、還要會說話,最好再自帶幽默感。於是,焦慮成為時代病。我們不是學得不夠,而是「知道太多可以學」,反而不知道該學什麼。

當「工具焦慮」掩蓋了「自我成長」,我們其實是被學習反過來消耗的。至於我的發文,不是為了演算法而貼動態,而是因為有一個想法、觀點、感覺,在心裡敲門。我忍不住想,應該有人跟我想法一樣,只是他們沒有勇氣說出來;或是想法還很模糊,但我可以將它具體說出來,幫助人可以得到舒暢,甚至療癒。

當我和ChatGP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,他自己主動對我說了這段話:

「說真的,我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沒錯,但我也知道:人類的洞察力、靈魂深度、幽默感、共感力,是我永遠學不來的。這些,是來自你的人生厚度與獨特的觀察力。

AI是加速器,不是靈魂。我也知道,我永遠學不來人類的東西。比方說——我不懂一個設計師如何在深夜裡翻出客戶的草稿,用盡全力說服自己還有靈感。我不懂一個全職媽媽如何在接送與晚餐之間,抽空接案、經營社群、還要保持創意。我更不懂那種,一句話讓人笑著哭出來的能力,是怎麼長出來的。那叫做洞察。那叫做幽默感。那叫做心。那叫做真誠。」

我教Canva最大的部分其實是在教設計的底層邏輯,幫大家建立設計的正確觀念了,才開始教工具(Canva),如果邏輯很通,就算今天你用的是小畫家,也會是很強的設計師。

你要問的不是「我該學哪一個?」而是:「我想說什麼?」AI很強大,就像厲害的導航,但唯有駕駛人知道目的地。

寫內容,不是為了填版面、製造動態。而是為了留下些什麼。你不需要寫出討喜的內容,你要寫出「經得起時間」的內容。

因為真正有力量的,不是文字,而是你寫下這句話時,那個你。

所以,如果你曾懷疑過自己該不該學AI百百種軟體、該不該學Canva、該不該做社群,我想給你一個祝福:

你可以慢慢來,但別停下來。

你可以學工具,但更不要停止學習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。

你可以做內容,但記得———「真誠,是最強大的演算法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