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nva普及,當「美感和技術」已經不是問題之後,那什麼才是問題?

或許因為已經是第三梯了,可以更從容有趣地授課。我今天很樂在其中,學員們看起來也是,真棒!身為專業設計師,不管設計或是剪接用的都是Adobe系列的軟體,因此對於非科班出身在使用的威X導演、美圖XX等等的所有app,我都會有一種懶得了解的傲氣。
但為了在江湖打滾,開始搞社群,我不得不了解現在最夯的app是什麼,好來有效完成我需要大量產出的圖文和短影音。之後我便完全臣服於canva,敬佩它的偉大,不再有傲氣。但同時也看透它的野心是要讓canva普及到就像人人都會使用office一樣。它解決了美感和操作專業軟體的門檻,甚至是昂貴的圖庫素材版權都不再是問題;更重要的是它持續在進化中,那什麼才是問題?
當全世界在「美感和技術」這兩件事上是平起平坐之後,每個人都變大神嗎?
Canva是個自己摸就可以上手的軟體,教導也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講完全部,但為何線上或實體授課會需要這麼多小時?為了對自己教出去的東西負責,我自己花錢上2700的canva線上課,以及2400的實體課,想要搞清楚超過5小時的教學是在講什麼。
原來,是把canva的細節講得非常清楚,從如何設立資料夾、認識每個功能、知道快速鍵等等的不重要卻又非常的基本的功能介紹清楚。他們是真的在「教canva」,真的很專業教的很好。
會了Canva但為何還是有人沒變大神?
大家來真的是要學canva嗎?我覺得邏輯是,canva是工具,不是目標。大家來是要學如何讓人看懂你的圖要表達的是什麼,而且能秒懂更好對吧!要知道,手機往下滑一篇只需要0.28秒,如果設計無法讓人秒讀秒懂,或停下手指多看你的圖3秒,那麼canva再厲害,美感再高超都無用。於是,我教的重點不是如何使用canva,而是設計的底層邏輯——友善閱讀。
有了神兵利器,還需要設計師給你一點江湖訣
透過20年的商業設計經驗,我把自身經歷整理出有系統卻又無敵白話,談所謂設計師的底層邏輯,加上從客戶那經歷的磨練心得。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授課。讓大家真的是來充電的,不是來補習的。今天學員回饋:「上了課真心覺得之前花了一萬多上巨匠的課真是不知道在幹嘛」(當然時代不同有差)、「今天的底層邏輯可以受用一生」、「很難的但芳君講得很好懂」。有了底層邏輯,加上canva,你就可以變大神,如果沒變,至少你一定可以認得出來誰是大神。